![]() |
用途 | 是合成医药、香料、染料等的原料,也可作为溶剂用于合成纤维的抽丝、塑料加工、木质酪素墨水的生产等 |
英文名称 | Formamid |
CAS编号 | 75-12-7 |
别名 | 氨基甲醛 |
纯度 | 99.5% |
分子式 | CH3NO |
性状:透明油状液体,略有氨臭,具有吸湿性,可燃。
相对密度:1.133(20/4℃)
沸点:210℃。
熔点:2.55℃。
闪点:154℃(开杯)
折射率:nD(25℃)1.4468。
燃点:>500℃。
粘度:(20℃)2.926mPa·s。
禁配物:强氧化剂、酸类、碱。
溶解性:不溶于醚类及含氯溶剂,微溶于苯,能与水、甲醇、乙醇、乙酸、丙酮、二氧六环、乙二醇、苯酚和低级酯混溶。本品可以溶解酪蛋白,但不溶解白蛋白。也能溶解酪素、葡萄糖、玉米蛋白、明胶、动物胶、树脂、淀粉、木素、乙酸纤维、尼龙以及某些无机盐:铜、铅、锌、锡、钴、铁、铝和镍的氯化物,某些硫酸盐,硝酸盐。[1]
化学性质:在室温下甲酰胺的水解速度很慢,提高温度或加入酸、碱,均可使水解加速。在催化剂存在下,加热至35℃以下,可分解出氰化氢。甲酰胺有两个活泼的官能团,即羰基和酰胺基,容易起化学反应,生成许多含氮杂环化合物。甲酰胺能与无机酸反应,生成甲酸及铵盐。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有机卤化物或醇类反应,生成甲酸酯。本品还能与β-二酮、β-亚氨酮、脂肪偶姻、芳烃偶姻、杂环偶姻反应。能与钴盐、铜盐及镍盐等结合生成络合物。甲酰胺遇五氧化二磷等强脱水剂时,可生成氰化氢。与五硫化二磷反应,生成硫甲酰胺。甲酰胺能强烈腐蚀铜、黄铜、铅、橡胶,所以贮存及运输时,应注意。
类别:有毒物质
毒性:中毒
急性毒性:经胃大鼠LD50 6.1g/kg,小鼠LD50 3.15g/kg。急性症状以损伤神经系统为特征,呼吸障碍与结膜炎,直性抽搐,3~4天后即死亡。慢性吸入作用的阈值浓度为6±4mg/m3。作业环境空气中*容许浓度:美国规定为30mg/m3 (20ppm),苏联为3mg/m3 (蒸气,经皮肤吸收)